芦头林场 李波涛:共同建设圣洁美好家园
发布日期:2016-05-24

  岁月长河,奔腾不息。中南林科大的今天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沐浴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在风雨坎坷、辗转变迁、合并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正铺开“十三五”崭新卷,再过两载将迎来六十华诞。今日之中南林科大,前进脚步更加稳健,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声誉日益扩大。 

  建设一个理想的林科大,是所有中南林科大人的美好愿景、共同梦想和执着追求。我心目中理想的林科大,具有环境之美、学术之真、文化之韵、运转之畅、追求之远五个方面的特质。首先,我们的校园当有幽静之美,绿色、生态、和谐、庄重,同时充分彰显林业高等院校的优势,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并着力培育、打造有品位、有底蕴、有特色的标志性亮点。   

  一、环境之美。大学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神圣殿堂,这种“殿堂”必须有静的氛围,让人能静以治学、静以授业、静以修身。 

  其次,我们的校园当有宁静之美:我校校园地处繁华闹市,周边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但我们的校园管理要做到闹中取静,多一份宁静、少一些喧嚣,多一份学术氛围、少一些商业气息,有沉下心来办教育、做学问的心境和氛围。  

  二、学术之真。华丽的建筑、闪光的文凭都不能代表真正的大学,真正的大学必须是摆脱思想桎梏、形成独立人格、实现心灵自由的学识。 

  我心目中理想的林科大,师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知识,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在这里,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有发奋成才、昂扬向上的学子,有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风尚,有潜心钻研、不懈创新的氛围。在这里,抵制和反对学风飘浮、学术造假、投机取巧,有心无旁骛、安贫乐道、耐得住寂寞从事教育和科学的精神和境界,有对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的不懈追求探索。 

  三、文化之韵。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学文化需要长期的积淀、传承与创新,也需要不断挖掘、总结和提炼,让师生在独特的环境中感同身受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教育熏陶。 

  建校58年来,中南林科大积淀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并经历了多次搬迁、调整、合并,校园文化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内涵更加丰富。中南林科大的文化,应当从大学精神、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进行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梳理、挖掘、提炼,并使之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动力、价值取向。同时,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南林科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四、运转之畅。我心目中理想的林科大,有科学、规范、有序、精细的管理。一是以人为本,人的自由、权利、尊严都得到尊重,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二是民主法治,既充分发挥师生和不同群体在办学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推进民主治校,同时不断加强在法律法规、大学章程引领下的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三是高效执行,学校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执行力,政令畅通,高效运转;四是资源统筹,学校的土地、办学资源等还比较紧张,要实现各类资源的科学整合和高效利用,提高办学效益;五是开放合作,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开放办学,拓展视野,增强活力。 

  五、追求之远。高水平的大学始终注重追求卓越和一流。我心目中理想的林科大,具有符合社会发展、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宗旨、目标,全体师生为之不懈努力,久久为功;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高端人才作为大学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大学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大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紧扣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努力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师资、培育一流成果、创建一流大学;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将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将创新精神贯彻到学校的一切工作领域,强化责任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和努力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