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基武:四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
发布日期:2021-09-10

曹基武,林学院园艺系任教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近四十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辨认三千多种乔、灌木树种,总结出湖南林区1000多个树种的采种期及800多个树种的育苗技术。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成功申请植物新品种6个,公开发表专著7部。




师恩的传递

踏入林业多年,四十余年的光阴弹指过,曹基武获得过很多荣誉。

每当谈起获得的成就时,曹基武总不忘自己的恩师罗仲春。15岁,曹基武在罗仲春工作的林科所当学徒,半工半读,罗仲春老师对年轻的曹基武工作上要求很严格,生活上很关心,学习上很关照,要求曹基武一直看书学习,坚持文章写作,遇到不懂的就提问,扎扎实实地工作,这些深刻地影响着曹基武。现在他坚持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他说:“我喜欢和现在的年轻人交流,希望能够像我的老师帮助我一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和引导他们。”

学习上,他努力搞好教学,把真知识和有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他说这样家长才能安心,学生也会有更大的收获。学生胥雯说:“曹老师在散步、考察、谈心的时候,看见植物就会考你,让你时刻保持思考状态。”生活上,他关心学生,军训时给学生送水,平时和学生谈话交流,和学生做朋友,鼓励学生成长。

 



实干的传承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恩师教给曹基武的做事的态度,从此实干变成了刻在他骨子里的一种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他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期许,扎根农林绿地,用脚步丈量湖水林田。《湖南林业》曾报道,为了采种,“他和工人们常背着干粮,带着采种工具穿行于密林之中,渴了饮几口泉水,饿了啃一块干粮,晚上睡寺庙,宿农家。特别在资兴采集银杉种子时,他和队友们在山林中一呆就是6天。干粮用完了,有两天全靠野果野菜充饥……”

曹基武说,做林业就应该实实在在的,多让学生做实验,因为科研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事情。学生做科研要紧跟导师,扎扎实实去做,要形成自己的针对性科研,如果这个做做,那个做做,最后就什么都没做成。学生杨滔说:“很少能看到曹老师长时间待在办公室,除了外出搞学术交流、科技推广,他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苗圃基地及实验室。”

正因为这样的实干精神,曹基武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获得了多项成就。但是他说,科研的路还很长,做林业就是要多跑多问多看,不要觉得委屈或者辛苦,一个事情别人坚持不下去,你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

 



技术的传播

从事植物研究,与植物打交道,是曹基武最幸福的事情。走进他的办公室,迎面而来的就是几个大柜子,一个个小瓶子装着从世界各地采集的种子。此外,还有一幅字《北美橡树》,这是中国著名书法家邹为瑞先生送给他的,这也是他的著作《北美橡树》一书的封面。曹基武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用了10多年开展湖南特色观赏树种种质资源挖掘、评价与推广应用研究,对改变湖南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单调现状,丰富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林农收入和促进湖南省花木产业的良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成果已在南方多个省区进行推广,为我国城乡生态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苗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76亿元,并带动了一批新兴苗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曹基武说,做科研就要实实在在地做出东西,就要为社会服务,做贡献,这也是他一直在研究领域前行的不变初心。四十年来,他的身份在不断变化,科研和教学成果越来越丰富,但实实在在地为社会服务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未来曹基武还将扎扎实实的做下去,一如他对自己的人生总结——“认树种树”,与林为伴,以林为业,为社会留下宝贵的科研财富,将足迹印在千山万壑间,这是一个林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